來源:網(wǎng)絡資源 2025-03-29 23:41:09
通假字
文言文中時常有通假字、古今異義詞、偏義復詞、固定格式等,翻譯時應仔細辨別。
①章君負濟世長才,當閩寇壓境,嘗樹旗鼓,礪戈矛,帥眾而搗退之,蓋有意植勛業(yè)以自見者。
此句中“見”是通假字,通“現(xiàn)”,譯為“顯露”。
、谖岵黄鹬袊,故王此;使我居中國,何遽不若漢!
此句中“中國”一詞為古今異義詞,今義為“中華人民共和國”的簡稱,古義為“中原地區(qū)”,翻譯時切不可用今義替代古義。
、鬯郧矊⑹仃P者,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。(司馬遷《鴻門宴》)
此句中“出入”為偏義復詞,“出入”在這里是“進入”的意思,“出”只是“出入”中的襯字,可以不譯出。
、芘笥阎畣识舸,無乃過歟?
此句中“無乃……歟”為固定結構,在古代漢語中一般譯為“恐怕……吧”。
編輯推薦: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